2024年以来,低空经济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尤其是以无人机和通用航空为代表的应用,已经率先在多个领域取得明显成效。 低空经济是以通用航空产业为主要发展平台,以传统通航和新兴通航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传统通航飞行使用固定翼、直升机等有人驾驶航空器,新兴通航飞行使用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OTL)、飞行汽车等新型航空器。 1月3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党组书记、局长宋志勇在《学习时报》发表名为《高质量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文章指出,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之一,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在政策引导和技术创新的双重推动下,正快速崛起成为万亿级的产业新赛道。通用航空业作为低空经济发展主体,在能源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的引领下,正加速向无人化、绿色化、智能化迭代创新,以无人机、eVTOL研发应用为代表的新能源、智能化通航产业,已成为低空经济主导产业,有望达到万亿级市场规模,将迎来像新能源汽车一样实现“换道超车”的重大机遇。 宋志勇介绍,截至2024年11月底,我国通航企业达到744家,在册通用航空器3226架,通用机场470个;无人机运营企业近1.9万家,国内注册无人机215.8万架;2024年1至11月份,传统通航飞行123万小时,近3年年均增速约12%,无人机飞行2544.9万小时,同比增长15.3%。 尽管“低空经济”一词2024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但无人机在特定领域发展应用已颇为成熟,相较于城市物流、支线物流等应用场景,以农业无人机为代表的工业级无人机发展已颇具规模化。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2024年12月底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工业级无人机的应用深度和广度不断提升,产业规模达766.8亿元,占比65.3%。工业无人机下游应用目前以农林植保、地理测绘、巡逻巡检、快递物流等为主。其中,农业无人机目前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具体来看,农林植保领域占比20.9%,地理测绘领域占比30.2%,快递物流领域占比17.2%。 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民航局原总工程师殷时军近日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中国的无人驾驶航空器技术目前在世界处于相对领先的位置,同时中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无人机不仅为中国的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也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农业无人机是低空经济中发展成熟度最高的领域。 农业无人机规模化应用的同时,也推动了飞防服务(备注:通过航空器进行农业防治)行业的快速发展。大疆农业全球市场负责人沈晓君介绍,2024年,大疆农业无人机作业亩次达到25亿亩次,涉及作业台数20万台,接近50万人在从事飞防服务工作。按5元/亩的作业单价进行粗略估算,25亿亩次的作业面积,能够创造约125亿元的飞防市场规模。这一规模还未包括无人机在渔业、林业、牧业等新兴领域的潜力挖掘。 不仅仅是农业这种传统场景,以无人机为载体的低空物流也正在走入大众视野,在特定地理环境中,低空物流带来了时效性的大幅提升。 据澎湃新闻记者从中通快递方面了解到,2019年开始中通在部分地区试点无人机配送项目。目前,浙江桐庐3条航线已进入实质性运营阶段,累计运行里程超4.8万公里,实际配送包裹超1万件;在江苏南京,中通末端无人机在江心洲岛进行外卖配送,向商业化迈进,累计运行里程超九千公里,实际配送包裹超两千件;在新疆,目前已开通两条常态化无人机支线物流运营航线,完成载货飞行。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