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经济增长目标,并释放宏观政策将更加积极有为的信号。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明确,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新增城镇就业1200万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李强表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既是稳就业、防风险、惠民生的需要,也有经济增长潜力和有利条件支撑,并与中长期发展目标相衔接,突出迎难而上、奋发有为的鲜明导向。   在同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吹风会上,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沈丹阳在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设定5%左右的增长目标符合中国实际,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是可以实现的。实现这个目标,也绝非轻而易举,必须付出非常艰苦的努力。   经济增长目标明确   经济增速不仅是宏观经济发展的关键指标,更是就业质量、工资水平、发展信心等的综合体现。   2024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0%,在外部压力增大、内部困难增多的背景下,顺利实现全年增速目标。尤其是去年四季度以来,宏观经济表现亮眼,生产和消费端都有环比改善的迹象,房地产止跌企稳的基础不断巩固,为2025年开局奠定良好基础。   沈丹阳表示,今年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经过反复研究论证设定的。综合考虑了国内外形势和各方面因素,兼顾了需要与可能。从中国发展实践和各国经验看,能不能实现发展目标,一看发展态势,二看能力条件,三看支撑政策。综合这几方面因素,我们对实现今年这样一个增长目标是充满信心的。   沈丹阳提到,中国经济发展还有很大潜力,潜在增长率仍处在5%左右的较高水平。特别是近些年新产业、新动能快速成长,新能源汽车、光伏、造船等一批产业达到全球领先水平,人工智能相关产业爆发式增长,中国经济增长正换上强劲的新引擎。之前的一些经济下拉因素,比如房地产,现在也出现了积极变化,对增长的所谓拖累效应正逐步减弱。更令人期待的是,随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改革部署落实落地,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还将得到进一步激发。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分析,2023年和2024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均为5%左右,最终分别实现了5.2%和5.0%的增速。2025年经济增长目标继续定在5%左右,既是稳就业、防风险、惠民生的需要,也体现出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完备产业体系、丰富的人力人才资源等诸多有利条件支撑下的经济增长潜力。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林毅夫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去年政策释放的基础上,相信今年国内的需求、投资、产业升级、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都会上一个新台阶,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会快于经济的增长,家庭和企业都可以有更大的信心。   2024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2%,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预期目标调整为2%左右。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其目的在于通过各项政策和改革共同作用,改善供求关系,使价格总水平处在合理区间。   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陈昌盛在吹风会上表示,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目标调整为2%左右,背后是一个更为积极、政策导向更加鲜明的信号。近两年我国物价水平总体偏低。从国民经济大循环和动态角度来看,物价持续偏低会造成实际利率偏高,债务负担加重,这样企业就不愿意增加投资,老百姓也少了就业和增加收入的机会。从历史经验和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物价温和上涨是经济运行健康的一个表现。   他提到,今年我国将通过四方面措施来使价格总水平处在合理区间: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着力提振消费,释放需求侧潜力;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和价格战;更大力度稳住楼市股市,更好地促进价格温和回升。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点赞(1)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