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债市持续调整,10年国债收益率连续两日上行,累计幅度已达8bp;国债期货大幅收跌,30年期主力合约跌1.05%。   面对债市的持续调整,不少市场人士直言 “心态有点崩”。不过,专业投资者却显得比较 “淡定”。   债券基金经理认为,近期债市调整是多重短期因素共振导致的。面对剧烈调整,基金经理积极应对,有的调整投资组合久期,有的积极寻找波段操作机会。   尽管市场对债牛是否终结尚存争议,但基金经理普遍觉得调整带来的机会大于风险,部分券种已具备较好的安全边际。接下来,在震荡中寻找机遇,或是债券投资者的主要任务。   多重因素共振   债市迎来剧烈调整   尽管资金面比较宽松,周二国债期货主力合约却全线大幅收跌,30年期主力合约跌1.05%,10年期主力合约跌0.42%,5年期主力合约跌0.24%,2年期主力合约跌0.15%。   近期,债券市场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3月11日,十年期国债收益已回到1.86%附近,较今年年初1.58%的低点(1月3日),上涨约28bp。与之相对应的是,截至3月11日,中债-新综合净价指数今年以来下跌1.53%。  “从10年国债、同业存单、大行二级资本债等指标看,都已经达到或者超过2024年‘9·24’行情以来的调整幅度,亦超过2023年8月至11月的调整幅度,可以认为是近两年来最大的一轮调整。”一位基金经理表示。   谈及这轮调整的原因,北京一家大型公募表示,一是去年年末债券市场涨幅较大,获利盘回吐导致市场回调;二是央行在1月中旬后引导资金边际趋紧,削弱了债市的做多动能;三是外部政策的不确定性限制了宽松政策的实施,减少了债市的短期利好因素。此外,当前期限利差较窄,宏观经济环境与市场预期存在落差,也加剧了债市的调整。   “债市调整的主要原因目前已经悉数展现。”恒生前海固收部总监李维康表示,如资金面紧、银行缺负债、1月信贷开门红、政府债券发行前置、股票市场赚钱效应好、降息预期定价过多需要修正等。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