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中国证监会关于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的意见》,进一步深化科创板改革,上交所13日正式发布《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5号——科创成长层》(以下简称《科创成长层指引》),同步发布预先审阅指引、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指引,以及其他2项相关业务指南。 上交所发布系列重磅配套政策,直指科技创新企业的核心痛点与成长规律,对未盈利上市公司进行差异化统一监管,提升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的适配性和支持效能。同时,强化风险导向信息披露、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创新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则兼顾发展和安全,体现出监管层在支持“硬科技”与保护投资者之间的平衡。 “科创成长层指引”发布 32家存量未盈利企业将进入“成长层” 2025年6月18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陆家嘴论坛上宣布,将充分发挥科创板示范效应,加力推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1+6”政策措施,其中,“1”即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并且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 此次发布的《科创成长层指引》在科创成长层的定位、企业入层和调出条件、强化信息披露和风险揭示、增加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方面,明确具体要求。 从定位看,科创成长层重点服务技术有较大突破、商业前景广阔、持续研发投入大,但目前仍处于未盈利阶段的科技型企业。从纳入条件看,上市时未盈利的科创板公司,自上市之日起纳入科创成长层;存量32家未盈利企业将自指引发布实施之日起进入科创成长层。 从调出条件看,科创成长层将实施“新老划断”。存量32家未盈利企业调出条件保持不变,仍为上市后首次实现盈利,有助于稳定存量企业和投资者预期;同时提高新注册未盈利企业调出条件,推动新上市公司加速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在特殊标识上,科创成长层企业股票或存托凭证简称后将添加“U”作为特殊标识。 统计数据显示,未盈利企业登陆科创板后获得较好的发展。六年来,有54家未盈利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2024年54家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1744.79亿元,其中26家企业营业收入突破10亿元。6年间54家公司中累计22家企业上市后实现盈利,成功摘掉“未盈利”帽子。 “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扩大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等改革措施将进一步聚焦‘硬核’科技企业,为科技创新主体开辟了专属通道:一方面允许技术有较大突破、研发投入大、暂未盈利的企业上市,如重点支持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另一方面优化再融资流程,鼓励企业将资金投入核心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助力企业突破‘研发投入高、盈利周期长’的瓶颈。”云天励飞董事长陈宁表示。 “科创成长层的设立,既增强了市场包容性,又强化了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尤其是成长初期的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更加适配的资本市场平台。随着科创成长层制度的完善,以及第五套上市标准适用范围的扩大,预计会有越来越多科技企业加入,科创板对科技创新领域的覆盖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市场将呈现更加多元的发展态势,为优质科技企业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宗新表示。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