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已经可以跨越长城,在戈壁滩上跑马拉松,正成为中国科技创新腾飞的写照。 1月14日,北京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布局建设未来产业,重点培育人形机器人等20个未来产业,今年将举办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近期,人形机器人概念股持续大涨。截至1月14日收盘,人形机器人概念上涨超过8%,超100只个股上涨,其中骏创科技30%涨停,汉威科技、埃夫特等20%涨停。 上海也在积极推动人形机器人行业生态的发展,该行业已经跑出多家独角兽。1月7日,上海人形机器人公司傅利叶宣布完成近8亿元E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达数十亿元;另一家上海人形机器人独家兽企业智元机器人也已于2024年12月开启通用机器人商用量产。 在2025年CES展会上,当英伟达创始人CEO黄仁勋与他身后的十几个人形机器人共同出现在舞台上时,整个会场沸腾了。黄仁勋说道:“通用机器人技术的ChatGPT时刻即将到来。” 为加速人形机器人进一步认识世界的过程,英伟达最新发布了首个世界基础大模型Cosmos,让每个开发人员都能接触到通用机器人技术。包括英伟达投资的人形机器人公司FigureAI以及中国的小鹏汽车等,都是Cosmos的首批用户。 英伟达机器人技术副总裁塔拉(DeepuTalla)近期表示,两项技术突破将驱动机器人市场的转变:生成式AI模型的爆炸性增长,以及在这些模型上使用模拟环境训练机器人的能力,后者有助于解决“机器人模拟和现实表现之间的差距”,而这一差距在过去的12个月中逐渐缩小。 2024年11月,机器人公司Apptronik与谷歌Deepmind宣布达成合作关系,Apptronik使用了英伟达的机器人技术,将与Deepmind共同研发新一代人形机器人,以针对动态现实环境的复杂作业挑战。 黄仁勋早在2023年就提出“具身AI”的概念,将具有“超级智能”的大脑装进机器人的身体,他认为这将成为推动下一波人工智能浪潮的新型人工智能。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全球最知名的是特斯拉CEO马斯克的“擎天柱”,这款人形机器人已经能够像人类一样走路,可以实现自然转弯等能力。马斯克在2024年10月的一场沙特投资会议上曾表示,到2025年,特斯拉将有几千台人形机器人投入工作,正式商业化量产将于2026年开启,人形机器人最终将成为特斯拉“有史以来最大的产品”。 马斯克还预测,未来20年内,世界上人形机器人的数量将超过人类,人形机器人将支撑特斯拉成为一家价值25万亿美元市值的公司。到2040年,世界上将有至少100亿个人形机器人投入使用。软银CEO孙正义也预测,到2035年,将出现比人脑聪明1万倍的超级人工智能(ASI)。 进入2025年以来,全球科技巨头纷纷宣布人形机器人领域最新进展。就在上周,OpenAI发布招聘信息显示,其正在重新组建机器人部门,该部门将自主研发机器人及定制传感器套件。OpenAI的机器人团队将专注于研发通用、自适应、多功能的机器人,计划为其机器人创建新的传感器和计算元件,并由公司内部开发的AI模型提供支持。 美国市场研究公司BCC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机器人市场价值约为780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底将达到1650亿美元。高盛也在最新报告中大幅上调了对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的预期,预测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380亿美元,是此前预测的60亿美元的6倍多。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