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国产AI应用猝不及防地火了。 昨日凌晨,国内AI创业公司“蝴蝶效应”发布了一款名为Manus的AI Agent产品,在产品的演示视频中,Manus可以自主完成筛选简历、研究房产、分析股票等任务,且用户可以看这些任务完成的全流程。 尽管目前Manus尚未开放使用,但在首批获得邀请码得以领先体验的科技KOL的“助攻”下,Manus迅速引爆中文互联网:其官网一度因访问量暴增而宕机;因一码难求,Manus邀请码甚至以5万元的价格在二手市场流通。资本市场也掀起狂潮,昨日A股AI智能体概念集体爆发,超过150股涨停或涨超10%。 但在仅有少数用户体验过的情况下就突然爆火,有关Manus的质疑声音也随之而来:这到底是AI应用的DeepSeek时刻,还是一场预期先行的营销狂欢?带着这样的疑问,《科创板日报》记者昨日下午实地探访了Manus位于武汉的总部办公室。 现场的办公环境来看,蝴蝶效应是一家相当互联网、甚至有点极客风的公司——没有前台、没有大Logo,敲击键盘的声音是公司最主要的背景音。 一位大模型应用企业的技术专家则对记者表示,目前市面上已有较多Agent工具,“包括蝴蝶效应此前做的Monica也是类似产品,还是得看产品最后的实际使用效果能不能在众多竞品里脱颖而出。”Monica为蝴蝶效应推出的一款主要面向海外的AI助手,产品形态为浏览器插件,用户在浏览器中点开图标,就能直接使用其接入的各大主流模型。 另有资深互联网行业产品人士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Manus的核心能力体现在对用户需求的洞察,“它最后交付的不仅仅是文字,而是借助代码生成了各类契合任务需求的结果,涵盖了文档、网页、图标甚至是视频,由此,用户能够更加直观地获取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还能在过程中对最终的交付结果进行验证。”但其亦坦言,若没有足够的护城河,Manus或将催生更多同类产品的诞生,面临激烈竞争。 或是受Monica的出海经验影响,Manus此次的宣传视频、官网、联系方式均为全英文版本。不过,从传播效果来看,Manus在英文社群的影响力似乎不如中文互联网。Manus在YouTube上发布的Demo视频截至目前的观看量为1.3万次,收获评论113条。而其在X平台的官方账号,则共收获了35万次浏览量,以及430条评论。 在上述技术专家看来,Manus的爆火某种程度上是一次预期先行的体现。“Agent做得好上限很高价值很大,所以行业内外包括资本市场都有很高的期望。” 文章来源:财联社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